cover_image

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孙全才助理教授:鲟鱼源性肽LLLE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缓解结肠炎

食品科学杂志 食品科学杂志
2025年02月20日 11:04

图片

报告内容


鲟鱼源性肽LLLE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缓解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涉及胃肠道的慢性炎症。IBD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以及免疫失调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其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加的患病率。来源于鲟鱼的肽类物质具有有前景的抗炎作用,为治疗IBD症状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新思路。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鲟鱼源性新型肽(Leu-Leu-Leu-Glu,LLLE)对小鼠IBD模型中的肠道炎症、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粪便代谢产物的影响,阐明其治疗机制。LLLE给药减轻了硫酸聚葡萄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体质量下降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LLLE预处理改善了结肠形态和组织病理状态,并降低了血清白介素-6水平。16S rRNA测序表明,LLLE调节了肠道微生物群,特别是减轻了DSS引起的拟杆菌门水平升高。粪便代谢组学分析揭示,LLLE恢复了重要的代谢产物,如吲哚-3-丙酸,这在抗炎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综上所述,鲟鱼源性肽由于其抗炎作用、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以及恢复关键粪便代谢产物,展现出作为治疗结肠炎的显著潜力。

嘉宾介绍


图片

孙全才 助理教授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健康、营养和食品科学系
孙全才博士目前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健康、营养和食品科学系的助理教授。他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然后他去了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在博士培训结束后,他曾在江苏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关注植物化学物质在预防慢性疾病中的机制研究;另一方面,他专注于了解食品污染物对肥胖、2型糖尿病和结肠炎发展的潜在影响。他在顶级食品科学期刊上发表了60余篇论文。他还担任《Current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等期刊的副主编。
图片

实习编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瑞蕾责编:张睿梅

图片


为深入探讨未来食品在大食物观框架下的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促进产学研用各界的交流合作,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动物替代蛋白)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药学与食品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2025年5月24-25日在中国 四川 成都召开。

图片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红;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




第二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 · 目录
上一篇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邓乾春研究员:向日葵花粉固定化PGase的酶活增效作用与分子机制下一篇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冯宪超教授:结构化培养肉制造技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食品科学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