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标题
从环境到环境适应-基于环境视角的药食同源研究进展
食品摄入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一种方式,特定的饮食和功能食品因子可提高机体环境适应能力。生物体在极端环境下会自主启动应激适应相关信号通路,改变胁迫响应功能因子的活性并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诱导产生特异性代谢物从而促进机体环境适应。基于环境视角对药食同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环境对药食同源活性成分含量及结构的影响,并展望了药食同源物质对机体极端环境适应能力的调控作用。主动诱导是提高生物体生理活性的有效策略。药食同源在环境和机体适应能力间发挥关键作用,探索环境-药食同源-机体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未来药食同源研究开发的基础。
嘉宾介绍
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鲁吉珂,教授,博导,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曾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主要从事特殊环境特种食品开发研究,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期刊共发表论文60余篇,单篇最高被引500 次以上。担任Food and Medicine Homology副主编,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编委,中国菌物学会食用菌采后与加工产业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 项(第1),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 项(第5)。
实习编辑: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闫凯;责编:张睿梅
为了帮助食品及生物学科科技人员掌握英文科技论文的撰写技巧、提高SCI期刊收录的命中率,综合提升我国食品及生物学科科技人员的高质量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食品科学》编辑部拟定于2024年8月1—2日在武汉举办“第11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为期两天。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
为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食品科技产业支撑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将与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市场监管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时间:2024年8月3—4日,会议地点:中国 湖北 武汉。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