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标题
骨质疏松代谢特点与膳食指导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全身性骨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害,使骨脆性增加,形成易发生骨折的状态。骨质疏松患者体内代谢特点包括:骨吸收增加、钙磷代谢紊乱、性激素缺乏、维生素D代谢异常等。这些代谢特点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驼背、骨折等症状。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和其他相关症状进行。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应用,药物干预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在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中,膳食补充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合理地补充膳食中的营养素,可以有效地增强骨骼的健康状况,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具体来说,膳食补充为身体提供了必要的钙、维生素D、磷、镁等矿物质和营养素,这些元素对于骨骼的生长、维护和修复至关重要。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则有助于身体吸收钙和磷,确保骨骼的坚固和健康。磷和镁在骨骼健康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参与骨骼的构成和代谢过程,对于骨骼的强度和韧性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提高机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少骨吸收、促进骨生成。总之,通过提供合理的膳食补充剂,如食用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可以确保我们的身体获得足够的这些营养素,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嘉宾介绍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保健食品功能评价室 主任
林雅军,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保健食品功能评价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植物营养与健康分会会长,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临床营养与健康分会副会长,北京食品学会特医食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常务委员。2008年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从事衰老机制研究工作,首次发现KNDC1基因与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密切相关。同时还负责北京医院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研究工作。先后主持过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参与过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获得2 次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多项保健食品临床试验工作。
实习编辑: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杨欣瑞;责编:张睿梅
为了帮助食品及生物学科科技人员掌握英文科技论文的撰写技巧、提高SCI期刊收录的命中率,综合提升我国食品及生物学科科技人员的高质量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食品科学》编辑部拟定于2024年8月1—2日在武汉举办“第11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为期两天。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
为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食品科技产业支撑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将与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市场监管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时间:2024年8月3—4日,会议地点:中国 湖北 武汉。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